4月18日消息,据工信微报报道,今日上午,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,工业和信息化部立即行动,抓实落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“白名单”制度,以支持在沪重点企业稳定生产。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“白名单”共有666家。其中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共81家,包括2家芯片设计商、9家芯片制造商、13家芯片封测商、22家材料及元器件供应商、21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,以及集成电路废弃物处理、危险品存储等相关供应链企业。 根据第一批重点企业“白名单”,81家半导体供应链企业中,除了芯片设计、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企业,还包括上游的半导体材料、设备企业,以及相应的废料处理和危险品仓储、运输企业。 芯片设计企业共有2家,分别为豪威光电科技(上海)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。 名单中的晶圆制造公司共有9家,包括中芯国际(上海)、台积电(中国)、华虹集团以及上海积塔半导体/上海先进等。 保运转重点企业“白名单”有22家半导体材料及元器件供应商和21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,包括上海新昇、上海新傲、飞凯光电材料、天岳半导体等原材料厂商,以及中微公司、上海微电子设备、盛美半导体阿斯麦(上海)、应用材料(中国)、泛林半导体(中国)等关键设备厂商。 此外,名单中还有7家处理废弃物的环保公司,3家危险品仓储、运输公司,上海利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鼎伊实业有限公司2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,以及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、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两个研究中心。 随后,苏州也于4月18日公布了产业供应链重点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白名单,涉及1696家企业,要求苏州各地保障这些企业物流通畅。 苏州及由苏州代管的昆山是国内电子产业链企业聚集地,同时也是台资企业聚集地。自4月以来,台光电子、南电、欣兴电子、友达、微星、仁宝、广华、柏承、蓝天、华孚、安力、尚化等诸多台企在当地的工厂都出现了暂时停工的状况。 根据台湾金管会统计,目前有851家台湾上市公司在上海、苏州、昆山等地设厂,截至4月11日,已有161家台湾上市公司在当地的工厂、产线曾有停工情况,停工家数最多的产业分别是电子零组件(41家)、电机机械(16家)、电脑及周边(15家)、和其他电子业(15家)。 而导致这些企业停工的关键原因是:疫情管控使得物流受阻,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进不去、成品出不来,很多厂商只能依靠库存苦撑。随着疫情管控的持续,当库存也出现严重不足时,自然也只能被迫停工。 对此,苏州市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企业防控组18日表示,为确实做到“保生产、稳发展”,经各地整理上报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,形成第一批重点企业及主要配套企业名单。苏州要求各地确认企业名单,加大统筹协调力度,进一步服务保障企业物流运输,保障苏州范围内物流畅通。 据介绍,苏州第一批重点企业名单有393家。台厂聚集的昆山(由苏州代管),南亚电子、友达光电、仁宝、纬创、捷安特、研华、定颖、台光电、正新等都在名单之中。另一台厂聚集地苏州,矽品、中磊、日月光、京元电子、国巨等也在名单当中。另外,1303家主要配套企业名单中,嘉联益、仁宝、联咏、建大、欣兴、长兴化学等众多台厂也在其中。 苏州市委常委顾海东18日在疫情防控记者会上强调,苏州正在加紧研究、分类施策,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做好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各项准备,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。 |